(资料图)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长期致力于热带亚洲新生代生物多样性演化的研究。记者7月9日获悉,该园研究人员近期在对滇南地区景谷植物群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翅子树属叶片化石,叶片表面还清晰保留了昆虫取食痕迹。
锦葵科翅子树属植物,是指示热带气候的重要类群,现有约40种。热带亚洲是该属植物的现代多样性中心,仅在云南南部就有7种。翅子树属植物叶片通常偏斜,分裂或不裂,同一种中常有二型叶,辨识度较高。此前,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从未有该属植物的大化石报道,限制了对其生物地理历史的了解。
景谷盆地发现的云南翅子树(相似种)化石。
客座研究人员赵弈善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黄健和研究员苏涛指导下,结合该属现生植物的形态学与生物学,展开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翅子树属多数现生种的叶形变化范围较大,但叶片顶部裂片和齿形等形态特征的组合较为稳定,这种稳定性还体现在成年植株叶片顶端与幼苗叶片顶端形态的关联。
现生云南翅子树。
研究发现,景谷翅子树属化石共划分为3个形态种,表明该属至少在约2300万年前的早中新世就已经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并逐步分化。根据该属化石历史和现代分布区,推测其可能起源于印度次大陆随后逐渐向东扩散至亚洲东南部。
毛束象,是一种主要生长在山丘地带的鞘翅目昆虫,体壁黑色,被覆黑毛,有黑色毛束,喙粗而短。研究人员在景谷翅子树属化石叶片上找到4个功能取食类别,并鉴定出9种具体伤害类型。他们惊讶地发现,化石损伤痕迹竟然与现生毛束象属等昆虫对锦葵科植物的取食形态相同,表明两者的取食关系在中新世就已建立。
相关研究结果以《云南景谷早中新世翅子树属叶片化石的发现及其古生态和植物地理学意义》为题,发表在《第四纪研究》上。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供图)